原标题:厦门市妇联持续优化“基层妇女点单 妇联送课上门”服务模式(引题)
“培训+带岗”双轮驱动赋能“她就业”(主题)
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
近年来,厦门市妇联推出“基层妇女点单 妇联送课上门”的精准服务模式,并积极联动各方资源“培训+带岗”,双轮驱动让“人岗匹配”,为妇女就业创业赋能。今年,市妇联继续优化推出电商直播、AI技能等超60门免费课程,计划培训超6500人次
在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培训中心的教室里,空调吹散了七月的燥热。40张桌椅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学员,讲台投影屏播放着爆款短视频案例,老师穿梭在课桌间,时而弯腰帮助学员用手机支架调整拍摄角度,时而帮助调试手机参数。这是2025年鹭岛女性就业创业技能公益专题培训之“女性自媒体创业实战训练营”的一个场景。
近日,由福建省厦门市妇联主办、各区妇联承办的2025年鹭岛女性就业创业技能公益专题培训火热开展。培训依托全市基层村(居)及妇女活动阵地,面向厦门市18周岁至55周岁、健康状况适合从业的妇女群体,尤其关注“宝妈”“顶梁柱母亲”等重点群体,免费提供多项实用技能课程。
“课堂上,老师结合自身经验,从短视频拍摄技巧、后期制作、账号搭建布局、运营带货策略等内容进行授课。”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培训,学员江女士有感而发,“从去年一直到现在,每周末只要开课,我都会参加,职业技能得到了明显提升。”
厦门市妇联党组成员、副主席王雪玲介绍,为避免公益培训“纸上谈兵”,近年来,市妇联推出“基层妇女点单 妇联送课上门”的精准服务模式,并积极联动各方资源“培训+带岗”,双轮驱动让“人岗匹配”,为妇女就业创业赋能。今年,市妇联继续优化推出电商直播、AI技能等超60门免费课程,计划培训超6500人次。
“家门口”获得优质免费培训
在老龄化社区开展“居家养老护理”培训,缓解照护压力;在儿童较多的社区开设“母婴护理”培训,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……厦门市妇联将女性就业创业技能公益培训安排进社区,让妇女技能提升与社区发展、民生需求深度绑定,形成“培训—就业—服务社区”的良性循环。
“市妇联送课下基层之所以大受基层姐妹欢迎,不仅是因为可以灵活适配有培训需求妇女的时间,提高参与率,实现‘家门口’学习,而且可以靶向解决社区痛点,服务民生需求,是贴近群众生活、降低参与门槛的高效赋能方式。”同安区妇联主席洪明理深有感触地说。
为了有效缓解基层妇联资金和人手不足问题,增强服务妇女就业创业的能力,让妇女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就能获得优质免费的就业创业培训,厦门市妇联持续深入实施“鹭岛女性就业创业促进行动”,打造“巾帼就业创业·近邻课堂”服务品牌。一方面,探索执行分层分类开展妇女就业创业技能公益培训模式,每年推出“巾帼家政千人培训”“妇女实用技能千人培训”“妇女就业创业专题培训”三大类培训。市—区—街(镇)—村(居)四级妇联组织联动,采用“1+6+N”联办培训形式,将培训课程、优质师资、工作经费按需配送到基层;另一方面,坚持眼睛向下、面向基层,紧扣妇女需求,采用“培训+带岗”等形式,至今已开展家政技能、婴幼儿照护、养老护理、电商直播等公益技能培训700余期,惠及妇女7万余人次。
协同支持网络助力“快速上岗”
缕缕炊烟中,飘散着诱人的古早香气;灶台旁围满了专注学习的妇女姐妹。近日,在中华老字号“招治薄饼店”内,一场由厦门市妇联主办、同安区妇联精心组织的妇女烹饪技能公益培训正在火热进行中。省级非遗传承人吴招治亲自掌勺授课,带领40名同安妇女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闽南传统美食文化传承之旅。
今年,厦门市妇联根据“基层点单”需求,培训课程设计主要集中在AI办公实用技能、手机视频剪辑等数字经济专题,以及母婴护理、养老护理、营养配餐员等家政服务专题,陪诊师、阅读指导师等新兴职业方向以及手机创业、私域运营、咖啡师等女性灵活就业方向等课程,同时,电工培训、服装剪裁等精准对接妇女需求,提升培训针对性。
为积极推动“培训+带岗”双轮驱动,增强就业实效性,培训环节不仅传授专业技能,还让妇女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加强实操,如参与电商带货项目、进入家政服务岗位实习,帮助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后快速上岗。
此外,厦门市妇联整合多方资源,形成协同支持网络,联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、市信息协会、妇幼保健院、直播基地、职业技术学校、非遗文创企业等,强化资源对接,形成“政策+服务”的立体支持体系。
晟红网-晟红网官网-配资网站首选-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