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天津市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(引题)
攻坚促就业 奋进创未来(主题)
天津日报讯(记者 廖晨霞)近日,市人社局印发《天津市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于7月开始,启动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。
《方案》明确,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主题为“攻坚促就业 奋进创未来”,时间为2025年7月至12月。服务对象为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;在市、区人社部门登记失业的16岁至24岁青年。
《方案》主要内容包括:
大力推进就业政策落实。全面梳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、人才引进、职称评价等政策,公开申报条件、补贴标准、办理程序,形成就业创业政策清单,通过印发政策明白纸、政策汇编,制作一图读懂、动漫视频等方式,面向高校毕业生、各类市场主体广泛投放。开展就业创业政策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,组织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园区、进社区集中宣讲解读。加快推动新一轮就业政策落实,将社会组织纳入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范围,延续实施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政策。大力推行“直补快办”经办模式,提高政策落实率。加强对创业主体的跟踪服务。
及早公布求职就业指引。7月底前,市、区人社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公共就业服务平台,发布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公开信,集中推介公共就业服务主要内容,重点亮出就业创业政策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名录、就业创业服务项目及渠道、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名录和服务清单,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供求职指引和便利。畅通高校毕业生求助途径,线上全年开放求职登记小程序,线下用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服务平台,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提早登记,确保愿登尽登。
普遍建立实名服务台账。7月底前完成天津市高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接收。及时接收外地高校天津市户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信息。汇总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,通过天津市数字就业创业信息系统,按照户籍地、常住地、求职地分解下发各区。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,摸清辖区内登记失业青年的个人信息和就业、培训需求,7月底前建立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。
全面落实实名就业服务。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实行专人联系、集中帮扶,根据就业服务需求及时提供“1131”服务,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、1次职业指导、3次岗位推介、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。做好就业情况动态监测。
深入实施困难帮扶行动。及时将低保家庭、零就业家庭、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,建立包保责任,组织专门力量与困难毕业生“一对一”结对,按照“一人一档”要求,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,优先提供指导服务,优先推荐就业岗位,优先开展培训见习,做到“一帮到底、不漏一人”。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,可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。
密集举办系列招聘活动。接续举办百日千万招聘、全国城市联合招聘、金秋招聘月等专项活动,加密招聘服务活动频次。常态化组织线上招聘,加大直播带岗、远程面试等力度,充分利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手段,促进供需精准高效匹配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线下招聘,举办更多“小而美”“专而精”特色招聘,定向投放岗位。
全力提升求职就业能力。实施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,大力组织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职业等专项培训,引导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根据职业规划、求职意向自主参加技能培训,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,帮助青年提升技能水平。深入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,开发更多科研类、技术类、管理类就业见习岗位,强化见习规范管理和跟踪帮扶,支持见习基地留用见习人员。全面推广求职能力实训营,为参训学员提供简历修改、面试技巧课程,开展企业参观、跟岗锻炼活动。
深入推进青年就业启航计划。加强失业青年常态化帮扶,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、就业驿站等平台,主动提供岗位对接、就业指导、培训推介等服务,积极组织企业参观、举办就业沙龙等活动。对求职受挫、信心不足的失业青年,做好心理疏导和求职会诊。
大力实施就业权益护航行动。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活动,从严纠治非法职介(网络)、就业歧视和“招转培”及“培训贷”等招聘欺诈行为,治理“萝卜招聘”“付费内推”等市场乱象。
晟红网-晟红网官网-配资网站首选-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