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中国白酒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,存量甚至缩量竞争态势进一步显现。在这一背景下,上半年酒业新品大批涌现,试图在有限的市场中开辟新的增长空间。
从生肖、文创酒的文化深耕,到低度白酒的悦己、年轻化探索;从高线光瓶酒的品质回归,到年份化产品的价值重塑。白酒新品呈现出多元化、差异化的发展态势。
1
1
文化赋能“稀缺经济学”
上半年,文创赛道延续了过往的高热度,成为名酒企集体押注的重要领域,期待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,打造具有稀缺性和更高价值的产品。
茅台无疑是文化赋能的典范。1月,茅台乙巳蛇年生肖酒于正式发布,作为茅台第12款生肖酒(收官一轮),限量属性引发了收藏市场的广泛关注;
与之同期发布的笙乐飞天,以敦煌壁画为设计灵感,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文化IP;上半年,走进系列推出希腊、意大利等五国新品,在遵循“一国一品”的理念下将茅台文化和走进国家经典文化元素充分融合,极大拓展了茅台国际影响力。
此外,剑南春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联名的剑南春·鎏金纪,用盛唐纹样解码文化自信,以御酒之礼重构现代宴饮美学;
洋河推出梦之蓝・歼20、梦之蓝・中国火箭、梦之蓝端午礼盒三款“端午送礼佳酿”,通过“国色天青”视觉体系以现代美学重构端午意象;
古井贡酒推出的“年三十中国春节申遗纪念版”大坛酒,以红灯笼造型融合传统文化,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……
随着市场环境变化,品质化、个性化需求凸显,文化赋能型产品利用独特的文化IP和品牌内涵吸引消费者,为酒类产品赋予了稀缺性与独特性,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品质的追求,也提升了产品附加值,为企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。
在名酒企对文创赛道的持续深耕下,文化IP化竞争也在升级。企业不再简单地 “贴生肖标”,而是系统性地打造文化IP矩阵。茅台的生肖系列、走进系列成为文创白酒的标志性产品;洋河的文创产品则融合了航天文化、海洋文化;剑南春的青铜纪、天文纪等文创系列持续热销……这些代表性IP和品牌皆通过绑定高端文化资源,不断提升着品牌的文化叙事能力,也提升着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吸引力。
1
2
消费倒逼“低度风潮”
面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和悦己化、微醺化饮酒文化被广泛接受,今年一场“低度风潮”在业内涌动。
泸州老窖在低度化领域动作最为“激进”,在38度国窖1573良好市场表现的基础上,成功研发28度国窖1573,并且在同步推进16度、6度超低度产品研发,打破了白酒度数的认知边界;
6月,29度五粮液・一见倾心已启动市场测试,计划9月上市,新品将聚焦香气、口感及饮后体验优化来契合年轻消费者;
湖北石花酒业推出26度新品花茗醉,低度酒体搭配植物风味泡酒物,开创“清香基酒+健康养生”的新饮用范式;
此外,洋河股份也将在8、9月份集中上市果酒、露酒和低度潮饮;水井坊宣布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推出38度以下区域特供低度酒……低度化与年轻化蔚然成风。
这一波低度化浪潮并非简单的酒精含量降低,而是融合了技术突破、消费人群迭代和消费场景重构的系统性变革。这一系列新品的出现以及更多企业的陆续布局,体现了白酒行业对年轻化市场的重视和对未来消费趋势的把握,有助于打破传统白酒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刻板印象,拓展新的消费群体,打开酒业新的发展空间。
1
3
质价比驱动“光瓶革命”
在理性消费的大背景下,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“质价比”,愿意为更好的酒质支付溢价,但拒绝包装带来的虚高价格。由此,上半年主力企业在光瓶酒尤其是高线光瓶领域频频布局。
高沟推出228元的标样・金标,39元的高沟复刻版(红方)以及59元的高沟复刻版(黑方),与原有黑标、白标组成壮大化的高线光瓶矩阵;
6月洋河上市了与京东合作定制的洋河大曲,进一步丰富了其光瓶酒产品线,加码高线光瓶、抢占大众酒市场;
仰韶推出彩陶文化光瓶,瓶型源自仰韶文化双联壶,定价58元,以独特的文化IP和酿造工艺打入高线光瓶市场……
数据显示,光瓶酒市场规模从2013年352亿增至2024年超1500亿,正向2000亿迈进。今年展现出明显的消费分级下“结构性升级”的趋势:一方面是价格升级,50、80元价位段产品数不胜数,100元以上光瓶屡见不鲜;另一方面是价值和品质升级,如洋河的光瓶酒强调真实年份,仰韶、高沟均强调基酒窖藏工艺,“简装不减质”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高线光瓶酒市场持续扩容,已经成为众多酒企争夺的新赛道。其去包装化的高性价比特质,让消费者的关注点回归产品本身,同时也对产品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1
4
储能竞争下的“时间定价权”
年份酒凭借可感知的品质差异,成为酒企建立品质信任的新抓手。在消费者对白酒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,年份化产品的稀缺性和高品质满足了这一需求。上半年,以年份老酒为核心卖点的产品同样不在少数。
珍酒推新战略产品“大珍・珍酒”,学名为“珍酒·2020真实年份”,选用两百多种不同轮次、不同典型体优质基酒精心勾调,酒体酿造时间均早于或等于2020年,“真实年份”此言不虚;
国台推出国台国标·2020年酿造真实年份产品,这是国台自2017年提出“真实年份”的产品品质战略后,连续9年发布新酿造年份的国台国标;
四特酒发布高端产品四特天工・拾贰,经过五轮次发酵、三层摘酒,配以坛储12年优质基酒,再融合30年稀缺调味老酒小批量精细勾调,方成其酒体……
年份酒的火热反映了消费者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更加深入,从追求品牌和口感向关注产品的真实年份和品质转变,进一步推动白酒行业的品质升级和价值回归。
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言:当前白酒行业进入“不缺酒,缺好酒”阶段。因此,年份酒因稀缺性代表更高品质与市场价值,真实储能成为酒企穿越周期的底气,“窖池数量”与“老酒储量”这些硬指标,正取代营销话术成为品质新背书。
分化时代的新品法则已经显现。
2025年新品浪潮投射出行业转型的三大主线:
消费场景重构。“低度风潮”与“悦己文化”的兴起,正打破传统宴饮的单一场景,催生出更碎片化、休闲化、个性化的饮酒新场景(如小聚微醺、居家独酌、佐餐轻饮)。企业需要围绕这些新场景设计产品体验和营销方式。
竞争维度升维。酒业竞争焦点正从单纯的价格、渠道战,向更高维度的文化价值认同(文创IP、稀缺收藏)和真实品质背书(真实年份、储能实力)迁移。各家的文化IP矩阵、年份酒战略,都是在构建难以复制的差异化壁垒。
市场逻辑分化。行业共识的“大盘”逻辑减弱,细分市场逻辑增强。一方面,高线光瓶酒在质价比驱动下快速崛起,满足大众市场对“好喝不贵”的需求;另一方面,高端化和个性化也在各自领域蓬勃发展。企业需精准定位,采取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资源配置。
这场白酒行业的“破界生长”进化之旅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面对分化加剧的市场格局,唯有深刻洞察消费变迁、持续创新产品价值、并夯实品质根基的企业,方能在存量博弈中赢得未来。未来,谁能在多元需求中精准锚定价值,在激烈竞争中构筑独特壁垒,或许谁就能在这轮深度调整中率先破局,引领新潮。
监制:冯亚伟 美编:吴宁
声明:
①酒说始终践行客观呈现、真实表达的新闻立场;
②酒说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及公众平台转载、分享,但务必在显著位置标明文章来源酒说!否则,酒说有权追究法律责任。
晟红网-晟红网官网-配资网站首选-证券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